当前位置:广州高娱传媒 > 新闻中心 >

浅析|2000年后香港本土偶像为什么很难再红遍两岸三地?

内容来源:高娱传媒    发布日期:2020-07-27

  香港资深电影人林小明:艺人青黄不接,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。当你的制作量不够,就很难捧出新人。
浅析|2000年后香港本土偶像为什么很难再红遍两岸三地?
  导语:走在街上问随机找一个00后问他\她,知道哪些85后的香港明星?想必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不知道或者回答错误。然而就在二十年前内地的年轻人对港星可谓是如数家珍,再熟悉不过了。时光荏苒,华语娱乐圈实力此消彼长,你方唱罢我登场,好不热闹。但是圈外人不禁要问:2000年后香港本土偶像为什么很难再红遍两岸三地?
 
  这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
 
  “四大天王”横空出世大杀四方,给条活路行不行?
 
  1992年四大天王问世,随即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,风靡至今。
 
  四大天王的热潮并不仅局限于香港,四人影响力迅速传播到了中国内地、台湾地区、以及整个东南亚。香港娱乐圈成熟的包装机制,独特的造星方式,发达的娱乐传媒,让所有人都拜倒在四人的魅力之下。
 
  四大天王这个炒作概念的成功,使得各自为阵的香港娱乐势力在大方向下团结成为一体,极大增强了香港娱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,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占领市场。
 
  两岸市场尽归“四大天王”
 
  对内地听众而言,影视歌全方位艺人和讲求形象的香港娱乐包装实在是太过强大,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歌星可以如此定位和制作,而他们的作品准确的瞄准了受众,他们的班底又集结了香港所有的人才,没人能抵挡他们的魅力。台湾地区更是如此,张学友的《吻别》专辑在台湾地区的销量达到136万张,打破台湾地区的唱片销量纪录;刘德华蝉联台湾地区《民生报》主办的十大偶像活动六次冠军(一共举办六次);郭富城更是在台湾拍机车广告窜红回流至香港……
 
  末世纪的隐患
 
  那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四大天王创造了香港娱乐史上最辉煌的流行元素,是一个时代的产物。但是“四大天王”的出现造成了香港歌坛的垄断局面,限制了其他歌手和新人的上位,更是制约了香港娱乐界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。
 
  台湾地区乐坛百花齐放,“反攻”香港市场
 
  一直被打压
 
  在“谭张争霸”及“四大天王”同时期,台湾地区也出现了一大批实力唱将,比如:罗大佑、李宗盛、童安格、王杰、周华健、张雨生等。但是不足的是台湾地区的娱乐包装和偶像打造能力逊于香港,所以才导致了台湾地区的歌手虽有实力唱功,但受欢迎程度远不如港星。对于喜爱帅气外表的年轻人来说,唱功其次,颜值第一。
 
  首轮“反攻”,虽败犹荣
 
  面对香港“四大天王”在台湾地区的“攻城略地”,台湾的音乐界和媒体界不能“坐以待毙”,为了抗衡“四大天王”,台湾地区如法炮制,从优选出当时四位帅气的男艺人,打造了“四小天王”。
 
  他们分别是:吴奇隆、金城武、苏有朋、林志颖。四人不负众望,不仅在本土大红大紫,更是进军香港和内地,抢夺原本属于“四大天王”的市场。
 
  虽然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仍不是“四大天王”的对手,但是成功打进排外的香港娱乐圈:林志颖以旋风之姿爆红香港,成为在红馆开个唱最年轻的歌手,这个记录至今未被打破;金城武进军香港电影,成为王家卫的爱将,为以后远赴日本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这些成绩的确让人称赞。
 
  次轮“反攻”,大获全胜
 
  千禧年前后港台两地娱乐圈都不约而同诞生了一大批新兴优质偶像,他们深受内地8090的热爱。
 
  香港地区新偶像包括但不限于:陈晓东、陈奕迅、谢霆锋、陈冠希、余文乐、陈慧琳、梁咏琪、杨千嬅、张柏芝、容祖儿、TWINS等。
 
  台湾地区新偶像包括但不限于:王力宏、陶喆、周杰伦、潘玮柏、罗志祥、吴克羣、林俊杰、F4、蔡依林、萧亚轩、孙燕姿、梁静茹等。
 
  新时代两地实力对比,台湾地区占据优势。特别是受谢霆锋暂退歌坛和陈冠希事件的影响,香港流行偶像在和台湾地区的PK中败下阵来,直到现在依旧处于劣势。
 
  北望神州,望的是资本和人气
 
  起步晚,底子薄
 
  内地的娱乐圈是在1980年代后慢慢形成,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,娱乐事业一直没有放开,只有演员没有明星。
 
  改革开放后,香港、台湾地区及国外的风潮纷纷涌入,内地娱乐圈深受影响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占据娱乐头条的始终是港台的明星,面对境外成熟的娱乐工业,内地相比显得较为落后。
 
  先模仿,再发展
 
  随着《还珠格格》和《永不瞑目》两部电视剧的热播,内地终于诞生了第一代流行偶像:赵薇和陆毅。
 
  内地娱乐圈开始走上了学习模仿港台娱乐圈的道路,包括电影、电视剧、综艺节目、流行音乐、偶像包装、娱乐公司等方方面面。
 
  伴随着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,如今的娱乐市场已今非昔比,如在电影票房市场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娱乐圈的发展;电视剧行业,湖南卫视为首的地方电视台也在营造自己的娱乐品牌。内地娱乐圈市场不仅可以满足内地艺人的发展,港台艺人也纷纷北上发展,成为北漂、沪漂。
 
  市场为王,华语娱乐圈的中心已转移
 
  导语中所问:2000年后香港本土偶像为什么很难再红遍两岸三地?文到此处想必已有了答案。
 
  娱乐产业更加依赖市场,随着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,华语娱乐圈的中心已经北上。之前由于香港娱乐圈一家独大,台湾地区次之,内地最后。香港流行文化一直处于输出地位,并且是强势输出,而如今的现状是一方面外部市场渐渐失去,本土市场已满足不了艺人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娱乐产业发展的风生水起,从喜爱香港艺人转向喜爱本地艺人。特别是内地,市场大,机会多,新人层出不穷,虽然质量参差不齐,但总有一款你喜欢,追星习惯和思维一旦养成很难改变。
 
  内地一年可以制作9万小时的电视剧,拍900多部电影,这么大的制作量就可以不断捧出新人,香港没法比。”
 
 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没有制作量,就捧不出新人,就没有强势的娱乐输出,试问没有好作品,香港艺人怎么走出本土,进军内地和台湾地区。
 
  小结:香港娱乐市场不断萎缩,导致今日香港依然在寻求本土之外的市场,与其艰苦“南下”,不如“北上”加强与内地的深度合作,慢慢学习和融合;在保持适宜本土化特色的同时,亦让香港艺人开启新的事业。如王祖蓝、陈伟霆、王嘉尔、邓紫棋、杨颖等。
微信二维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电话: 15021888122 (阿正)
  • 邮箱: 1504793240@qq.com
  • 地址 :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1228号康建商务广场1号楼1003室
  • 公司外滩分部:上海市黄埔区中山东二路88号外滩SOHOF座
本站明星肖像仅用于明星经纪业务谈判,与艺人达成更多商业合作,不做商业宣传。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抄本站设计,严禁盗用、复制及发布本站案例、明星合影图片、明星视频、广告图片及广告视频。如有违反、追究法律责任!网站地图
Copyright © 2002 - 2028. 版权所有 高娱文化传媒(上海)有限公司 备案号:沪ICP备15014366号-25
沪公网安备 000000000000号